黑猫影视-海外华人在线影院 电影在线 影视网站 黑猫影视-海外华人在线影院 电影在线 影视网站
游客

这部排片率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4-06   浏览次数:138


4月2日,世界孤独症日,纪录片《特别的你》上映。导演翁羽表示:“我从来不认为,一部电影会有多大的力量去改变什么东西。但现在我有点不这么想了。”

七八个孩子站在台上,有的在跑,有的在哭,有的在笑,有的则愣在原地,眼神呆滞。
这是翁羽在为小说采风时看到的情景。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翁羽从事电影相关工作,做过美术指导,执导的第一部短片在莫斯科电影节上映;也举办过当代艺术展,去年在全国范围展出。
2021年,翁羽计划写一本关于自闭症儿童的小说,经朋友介绍,他来到一家特殊学校采风,见到了上述场景。 不久后,他到了另一家收治重症孤独症患者的特殊学校。逗留的大半天里,他看到一个成年男子在课堂上突然脱裤子撒尿,也见到一个小孩用后脑勺撞墙,被老师带回去后,不知道怎么又跑回原处,重复头撞墙的动作······
他跟一些家长接触过,发现他们有同样的想法:孩子确诊后,首先想抱着孩子去死,有人真的付诸过行动;其次,是希望比孩子多活一天,因为他们担心自己死后,孩子也没法活下去。而且,每个孤独症患者及其家庭都遭受过亲友或陌生人的歧视。从确诊书下达那一刻开始,异样的眼光就伴随了他们其后的每一天。
他决定把自己了解的这一切拍成片子,“我也成不了张艺谋,就想做点有价值的事。”


翁羽(右)在拍摄现场。(图/受访者提供)

过去四年来,“孤独症谱系障碍”(以下简称“孤独症”)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相关讨论也越来越多。但实际上,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孤独症患者群体及其家庭,仍是未知数。因为拍片,翁羽频繁接触这一圈子。据他评估,他身边至少有80%的人不了解孤独症,甚至有人以为这是一种心理疾病,表现为不爱说话、不爱理人。大家对这个词并不陌生,但又谈不上真正了解,也没有机会去了解更多具体情况。翁羽说:“他们这些人都被雪藏起来了。”
此前,关于孤独症的纪录片、影片并不少,而《特别的你》是首部登上院线的纪录片。公开上映,意味着能被更多人看到。但是,纪录片毕竟是小众题材,从商业的角度看,选择它无疑是“赔钱的买卖”。
灯塔专业版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安排场次仅为90场,当日排映院线数为28个,排片总占比<0.1%,场均人次19.3。


(图/灯塔专业版)

首映前一晚,广州市区唯一一家有排期的影院,在原定播映时间前16个小时取消了场次,票款原路退回。购票平台显示,一家位于广州黄埔区的影院有安排上映,场次为20:05,暂无人购票。此外,北京无院线上映,上海和深圳均仅有一家影院可以观看。

在超一线城市的播映情况都不乐观。“这个电影注定不可能在院线上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这是最开始做我就知道的,所以我也不太关注具体的数字。”更何况,翁羽觉得,做这个片子,实际上收获比意想中多。

那些“习惯性隐藏”的人

决定做这件事的第一天,翁羽就觉得一定能做成,因为这是一件有价值的事。
制作电影需要拉投资。筹备的那半年时间,无人看好这一项目,找不到人愿意资助。翁羽于是和几个朋友商量,那就自掏腰包,凑钱做。他们经常把做其他项目挣到的钱补贴进来,偶尔有企业送来两箱水,也统统接收。“像要饭的”,翁羽笑着说。
他形容拍片过程就像西天取经,“要饭”要不来、被拒绝都是家常便饭。但他心里认定了这件事,不管碰到什么事情,哪怕自尊受伤害,也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做出来,让大家看见这个群体。
这么一想,资金反而不是最大的问题,最难的是取得孤独症患者家庭的信任。翁羽走访了500个家庭,从中挑选被拍摄的对象。然而,被拒绝的理由总是相似的:很多人,尤其是父亲们,不太愿意让自己的生活被记录,总是习惯性地隐藏起来。


(图/《特别的你》)

和孤独症患者家庭的交涉过程中,翁羽总会提到一个例子。在北京,他几乎不带狗去商场或饭店,因为鲜少有公共场所允许宠物进入,狗总是被拒之门外。但在重庆,所有的饭店和商场,无论大小,都对宠物开放。在那里,他感觉出门不带狗反而对狗不公平。这不是因为城市本身有什么区别,而是环境对生存和生活的影响。
他反复解释,告诉家长们:如果没有人站出来,他们就会永远面对同样的问题。部分家长担心给别人添麻烦,翁羽认为,如果大家都不接纳他们,孩子们就会越来越被孤立在自己家里,情况也越来越糟。
有四个符合拍摄需求的家庭同意接受拍摄。但开机后,翁羽悬着的心还没放下。他始终担心,在拍摄过程中,有的家庭感觉受到冒犯,会突然不愿意让他们进入。另一种情况是,有些家庭的故事可能不够精彩,或者比较平淡。毕竟,这是一部有记录性质的电影,不同于纯记录、写实的纪实作品,它需要适度的故事性和编排。
成片中确实删掉了其中一个家庭的故事线。那是一个离异家庭,男方重组了新家,有了新的孩子。翁羽很想拍这部分内容,那个爸爸对两个孩子的态度肯定有所不同,而这种差异如果展现出来,可能会引发很多问题,给那个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这条线最终没有拍成。


(图/《特别的你》)

“几乎每天都哭一次”

资金、人员和团队,最难的前期任务完成,而意料之外的挑战还在后头。
翁羽会跟拍摄对象提前讲解可能遇到的情况,告诉他们拍摄会打扰他们的生活,而且会持续很长时间。他们都表示理解并接受。
为了以防万一,第一周,翁羽特意加强了拍摄强度,让拍摄对象体验这种被拍摄的感觉,向拍摄对象提出如果他们接受不了,可以做出相应调整。比如设置多个机位,从早拍到晚,甚至睡觉的时候也会拍——总之,拍摄对象干什么、去哪儿,都会跟着拍。
有一个情节:片中一个人物的父亲,因无法接受孩子患病而跳楼自杀。拍摄时,父亲已经离世,但这一背景故事对观众理解情节至关重要。纪录片不能通过演绎或重拍来呈现,因此,他们询问拍摄对象是否可以拍摄他和家人去墓地祭奠父亲的场景,对方答应了。至于他们到了墓地后怎么做、说什么,摄制组完全不干涉,因为这是他们真实的情感表达。
翁羽解释道,这一情节本身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只是在时间上做了调整,以强化拍摄效果。翁羽拍摄时发现,他们都能接受这种安排,还很配合。翁羽觉得,参与拍摄的家长都有种使命感,“他们知道他们代表了1000多万个家庭。”


(图/《特别的你》

家长配合,那孩子呢?孤独症孩子不可控,只顾自己不管别人,似乎是大家普遍的想法。
一开始,翁羽想过孩子们会捣乱,或者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状况。实际上,他担忧的情形一个都没出现。被拍摄的孩子们都对摄像头不感兴趣,他们对设备背后的人有兴趣。
比如,出发去某个地方时,正常情况下,一个人进了电梯,如果没有其他人,他就会按电梯走了。关上电梯门的瞬间,是摄制组想呈现的画面。但电梯门一打开,那些孩子总是会摁住开门键,等待摄制组进入,因为他们知道有人在拍他们,他们应该是一起行动的。
孤独症的孩子还普遍有刻板行为。他们会要求东西必须摆放在某个位置,几点起床就得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就得几点睡觉,认定的事不能改变。
一位家长提过,做饭时,如果把土豆丝做成土豆片,那不行,必须重新切,否则孩子就不吃。孩子对土豆丝的宽窄还有严格要求,一定要足够精细。还有家长在带孩子外出时,如果电瓶车在路上突然没电,孩子就接受不了,会在地上打滚、哭闹。因为孩子认为,电瓶车必须有电,他不理解为什么会没有电。类似事情一旦在公共场所发生,家长的耐心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对翁羽来说,拍摄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情每天都有,实在太多了。他自述,作为一名男性,一年多的拍摄时间里,他几乎每天都会在监视器后哭一次。


摄制组进行拍摄。(图/受访者提供)

“选到谁就是谁”

孤独症患者家庭的艰辛、无奈,种种情绪都直击翁羽的内心。他表示,刻骨铭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多到他都记不住。
很多孤独症患者家庭不止一个孩子。有些家长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会选择再生一个孩子,希望新生的孩子能够为患病的孩子提供支持和帮助。但世事不一定如愿。翁羽遇到过类似情况:老大是孤独症患者,老二也是,而且症状更重。这对家庭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于是,除了主要照料者(父母)和患者,影片的镜头还落在患者的其他兄弟姐妹身上。
其中一个家庭,姐姐不是孤独症患者,但妹妹是,且症状严重。姐姐努力学习,成绩很好,但她明确表示,将来不想结婚,而是希望带着妹妹一起生活。
某种意义上说,那些作为平辈、需要照顾孤独症患者的人,他们从出生起就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这对他们而言极不公平。翁羽举例,如果弟弟结婚后,要把患有孤独症的姐姐接到自己家中生活,配偶不一定能接受——毕竟,多数人对此是难以接受的。这是这些家庭很拧巴的地方,伦理将他们捆绑在一起,无法挣脱。


(图/《特别的你》)

在翁羽看来,孤独症患者是天选之人,“选到谁就是谁”。最让他感到无力的是来自社会的包容和支持还不够。因此,选择拍摄对象时,翁羽就有意识地根据不同年龄患者所需的外界支持进行筛选。
12岁的程瑞有绘画天赋。妈妈曾在生父的拳头下用身体护住他,如今一个人种菜养家,只希望程瑞能和正常孩子共同学习。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压力,以及在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的困难。16岁的可可几乎不会说话,只能说出“妈妈”,无法上学。因此,她面临的问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支持不足。19岁的王浚力已经从特殊学校毕业,有一定独立生活能力,但缺乏就业机会,只能待在家里,无法自食其力。
此外,这三个家庭都有各自的故事,包括家庭结构、夫妻关系等。有一个家庭的丈夫去世,母亲希望重新开始,寻找新伴侣,建立新家庭;另一个家庭,父母很早就离婚了,由于带着孤独症孩子,双方都很难再找到合适的伴侣,他们试图修复感情;第三个家庭是符合传统定义的“完整家庭”,父母双方健在,还有个健全的小女儿。
虽然家庭情况不同,但面临的困境却是相似的。归根结底,孤独症不能治愈,经济条件再好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图/《特别的你》)

许多家长希望孩子能进入普通学校而不是特殊学校接受教育。但进入普通学校非常困难。即便孩子进了普通学校,其他家长也可能会有抵触,担心这些孩子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有攻击行为。这种情况下,校方也很无奈,虽然他们支持融合教育,但也有自己的难处。
每个人都有基于自己的立场,可是,孤独症孩子也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在拍摄和采风过程中,翁羽看到过许多孤独症孩子被歧视的情景。他们可能会因为不懂得分享或尊重他人,而被误解,甚至被打骂。

例如,有些孤独症孩子喜欢喝饮料,但他们可能不知道饮料需要购买,也不知道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他们会在别人喝饮料的时候上手抢,或者在别人喝完了将饮料瓶顺手放在公园里时拿走。万一他们不小心把别的孩子推倒,其他家长可能会误解他们,甚至对他们采取极端手段。

“这种故事在这个群体当中都是常态。”翁羽设想,如果公众能更多地了解孤独症群体,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
他听说,有些机构倡导在孤独症孩子的衣物上设置标识,以便大家能理解他们的行为。从外貌上看,孤独症孩子和普通孩子没有区别,只有当他们出现极端行为时,人们才会意识到他们与众不同。如果有标识,大家可能会更理解他们的行为,而不是采取过激反应。


(图/《特别的你》)

“这是你拍的吗?”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拍的是一座没有装修好的房子。一个人要搬进这座房子里,镜头是主观的——从毛坯房到阳台,推向人物。
在翁羽看来,孤独症孩子只是还没完成,或者说还没有达到常规价值观中“完整的人”的最后一步。这是全片中少有的、具有作者性的一幕。另一幕则出现在开头——程瑞走丢了,妈妈在街上到处找他。
虽然全国1400万孤独症患者看上去像一个被遗忘的群体、一座孤岛,但其实他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每个患者至少牵动着两个家人,甚至更多。这么算下来,所涉及的人群可能达到上亿人。就像岛与岛之间是相连的,他们之间也有着相互的联系。
旁观者能做到的,就是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并接纳他们。在影片预告片的评论区,有一条令人印象深刻的评论:对于这个特殊群体,尤其是儿童,他们不需要电影,而是需要能够落到实处的政策。
翁羽认为这是人的本性。就像普通人,如果得了绝症,很多人不会到处去讲,而是选择自己默默承受。但如果一个人能够走出来,那他应该是很坚韧、很强大的。当然,多数人还得需要时间消化。
如何才能让他们更快地走出来?他觉得关键在于社会的接纳。以前,一个男士喷香水可能会被视为怪异,但现在这种观念已经完全改变了。如果社会的信赖度越来越高,我们的文明程度也不断提升,那么这些问题可能就不再是问题了。也许,未来这部影片的存在价值就没有那么大了,但至少现在它还是有一定价值的——它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群体。


(图/《特别的你》)

影片已经上映,但翁羽至今还没能统计出具体花费的成本,“还在花钱”。
宣传期出席活动的差旅费用,很多时候需要自行承担。翁羽表示,自己是“贴钱在做这件事”。不过,他不愿意视之为一个买卖。正如父母将子女养育成人不能简单地用成本来衡量,当一个人真正热爱一件事的时候,成本就不再是成本,而是为这件事情付出的决心。到了那个程度,就不会再去衡量得失。
他只是遗憾,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成片效果可能会更好。比如,在声音、画面、色彩等技术方面处理得更好;摄影师也不会因为生计问题而接其他活儿,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资金虽然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它确实能让影片的成色更好,让整个创作过程更顺利。
他还提出做融合观影活动,让孤独症患者家庭和普通家庭带着孩子一起在电影院观看这部影片。目前,全国多地已经举办了好几场观影活动。
第一场观影活动的组织者跟翁羽聊起,他们平常就有组织观看小众电影的习惯,但当他们发起这部电影的观影活动时,有些人一开始就不想参加,还有人因此退群。
在观影活动现场,确实有一些观众感到不适。因为孤独症孩子可能会比较活跃,不太安静,而有些观众原本是带着艺术欣赏的期待来的,希望有安静的观影环境。结果他们发现,银幕上和银幕下都很“热闹”,可以说是真正的“4D电影”。
活动结束后,通过和孤独症患者进行短暂的交流和沟通,观众开始接纳他们。在翁羽看来,这就是做融合观影活动的意义所在。


在江西赣州举办的观影活动。(图/受访者提供)

《特别的你》于2024年7月入围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单元。之后大半年来,影片经由部分公益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和高校进行点映,并于今天正式在院线上映。根据灯塔专业版的统计,截至发稿时,《特别的你》票房达32.7万元。
据翁羽估算,有上千万人知道了这部电影,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他的预期。多年没有联系的发小、老家的朋友,有些甚至连微信都没加的人,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这部电影,主动跟他说:“这是你拍的吗?”
他最初的设想是通过这部影片宣传孤独症群体,让更多人了解他们。他觉得这个目标已经部分实现了。最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影片不仅引起了关注,也实实在在地帮助了这个群体。
很多企业、团体和政府部门通过包场观影的方式,来了解这一人群的困境,并开始在政策、资金、就学、就业等方面提供实际帮助。“我从来不认为,一部电影会有多大的力量去改变什么东西。但现在我有点不这么想了。”翁羽说。


THE END
666
发表评论0
验证码
选择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公告

hello~欢迎访问一起追剧,本站全蓝光画质永久免费观看,如果资源无法播放请切换线路或等待管理修复,优先修复热播影视。

本站唯一指定网址:《heimaotv.vip》

视频 资讯明星
搜索历史
删除
暂无搜索记录
热门搜索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空列表暂无播放记录
清空记录
登录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