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Angelababy微信群曝光背后,是多少被逼疯的中产父母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08-17   浏览次数:564

起猛了朋友们,杨颖、黄晓明的微信,居然被双双曝光了...?!

就在前几天,有网友曝光了这对前明星夫妇的儿子“小海绵”就读上海某国际学校的照片。

根据这些照片和视频,可以看到杨颖不仅亲自送儿子上学,还和前夫黄晓明都加入了学校的家长群。

随后,这所上海某国际学校的学费、校车等杂费也被扒了个干干净净。

在群里,杨颖的备注名是“max 妈妈”,而黄晓明的备注则是“Max huang 爸爸”,为了方便老师一眼识别,这两位家长也是毫不遮掩。

而对于入群的黄晓明,还有其他家长分享出他与老师聊天截图:

大概是因为担心学校组织活动的时候错认小海绵的英文名,黄晓明便询问老师,在孩子英文名后面要不要加上姓,之后又细心地标记清楚。

原来,顶流明星为了孩子教育也能如此“接地气”?

不知道之后他们在家长群里回复“收到”、“明白”又是怎样一副场景。

此情此景,也不由让人感慨:

原来“贵为”明星,也逃不过进家长群的命运?

01

实际上,杨颖黄晓明身为明星进学校家长群并非孤例。

歌手张杰就曾在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 》中吐过槽,说自己之前从来不加群,直到女儿上了幼儿园,才发现必须要进家长群

原因也很简单,家长群里有通知 - 接龙 - 签到,不进就没法及时接到学校和老师的通知,也不能和老师、其他家长交流和分享对孩子学习的关心和经验。

明星和普通人或许在很多方面有“壁”,但被迫进家长群的压力,却意外地很一致。

而换句话说,连坐拥顶级资源的明星都要如此“接地气”,普通中产家长进群就更是要有“伏低做小”的觉悟。

“躲得过职场的996,逃不过家长群的007”。

当代家长,从孩子入学开始,就被要求加各种公众号、家长群,而后者几乎需要家长全天候待命。

以至于经常出现这番荒诞的场景:

老师的一条通知发进来,群里“收到”的收到,“感谢”的感谢;

不明所以的,追着老师、刨根问底;

晚进来的,疯狂爬楼,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

有位家长掰掰指头算了算,每天群里能有300多句“谢谢”、“不客气”。

难怪有不少家长感慨,自从进了家长群,每天都在开家长会。


比公司群点名更可怕的,是家长群的“有人@你”

红色的提示标记,又社死又惊悚,让每个家长想起学生时代被上课点名支配的恐惧。

不分白天黑夜的通知,不知让多少家长练就肌肉记忆,瞬间条件反射般点开,丝毫不敢怠慢。

而比“公开@”更更可怕的是—— 被公开点名批评

上学的噩梦无非是老师让“叫家长”,现在当了家长,在群里感受的来自老师的压迫更是直接生猛。

如果说接收、回复消息还算是日常琐碎、无伤大雅的情绪劳动,那么当家长群遇上“打卡”,那难度和压力就指数级飙升了。

杭州新闻中心曾报道,在其采访的64位小学家长中,有多名家长每天要使用5个App,且每个家长-都要每天打卡,有的甚至要“每天打卡4次”,将4段视频分别上传到学校规定的APP上。


而这些打卡视频的内容,也让人大跌眼镜:

孩子写作业,家长在旁边录视频,还得检查笔画错误;;

孩子练口语,家长就录好几次语音,再从中择优发群、app;

除此之外,还要文武双全,得帮忙记录-上传跳绳成绩

甚至连广播体操都得自己教,可是家长哪里会做现在的广播体操呢?还不都是现学现卖......


从监督做作业,到验收学习成果,学生、家长都近乎于全程自助。

可怜家长们白天是打工人、晚上还要自动切换为辅导员、活动策划、物品采购......

身兼数职,以一己之力担负起学生、老师、家长的活儿。

林林总总算下来,一个合格的当代家长,手机一半以上内存,都要贡献给家长群和各种教育app。

更别提,有时学校还会布置不少形式主义任务,连写个观后感都刁钻到要求字体、字号、行间距……

难怪曾经有家长崩溃大哭,“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的词条一度冲上热搜:

可以说,家长群,已经晋升为成年人社交世界中最想要退出的群聊之一。

之前有位很刚的江苏家长,认为自己在家长群里被迫承担了大量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于是发视频猛烈输出: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我要你们干什么?”

他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但终究,跟风实践者寥寥。


毕竟,一朝入群深似海,非你想退就能退。

02

时至今日,本意为“增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家长群,已经成为搅动老师-学生-家长关系的重要变量。

在家长群中,家长-老师家长-家长,甚至是家长-家长-孩子,种种关系错综复杂、纵横交织,以至于衍生出了种种人类迷惑行为大赏。


(网传某家委会竞选宣言)

之前网传上海某小学家长竞选家长委员会,参与的家长个个晒出自己的身份、能力和资源。

随便点开一张,都是海内外名校毕业的研究生;

满眼的复旦、同济、密歇根,外企大管家、知名会计所、央行外管局也是满天飞。

看起来,没有点子超凡学历、职业、资产、房产在身上,都不敢竞选家委会。

还有一种顶级内卷,叫做“在家长群分享生活”。

群友“不经意间”发出的消息,都透着一股凡尔赛的味道,privilge尽数体现。

这哪里是家长群,分明是秀有钱有闲有人脉的竞技场。


(图源:《三十而已》)

而家委会、凡尔赛之外,暗流涌动的家长群也异化了“家校关系”,让一个个普通家长难以置身事外。

毕竟,家长的言行,可能直接影响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孩子在学校的境遇。


所以不仅要警惕“言行出错“,还要琢磨人情世故。

这边开学参观幼儿园2小时,那边家长群内500字作文大赛就开始了:

这边老师深夜在群里发了条信息,那边就有家长甩出一篇百字·洋洋洒洒·抒情散文,盛赞老师的“丰功伟绩”;

甚至老师仅仅是布置个作业,都有家长紧接着一句“老师辛苦了,老师好用心”,顺带再配上一串玫瑰花、爱心的表情包。

致敬每个熟练掌握“老师辛苦了”的几十种表达方式的家长。

他们肯定比流量明星更懂“影后”“影帝”是怎么炼成的。

在一部分家长看来,要是自己不狂秀肌肉、拉拢关系,孩子就很难逃离“被边缘化”、“成为小透明”的厄运。

在娃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之前,自己得先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所以,他们会主动将老师当做关系的上位者,不仅努力取悦、提供情绪价值,还会承接很多本属于学校的任务。

而当一批家长站起来看电影,其他家长也便很难坐下。


(图源:环球网)

当我们审视更敏感的金钱问题,就会惊讶地发现,通过家长群,某些学校连乱收费也开始“理直气壮”起来。

一些学校的黑板、空调、窗帘、甚至打印机等基础设施,都是由家长在群中“自愿”发红包来“协助”购买的。

就在去年,安徽铜陵某中学还被爆出家委会征得“全体”家长同意、向学生每人收取2000元班费的恶臭新闻。

还有的家长更惨,被迫卷入家长群拉帮结派、被迫站队的“宫斗大戏”。

电视剧《三十而已》中,有权利欲膨胀的家委会试图挟持其他家长意见、逼迫一位身患疾病的小孩退学的情节。

而在现实中的“家长之战”也毫不逊色:

此前贵州某小学,就有37名家长联名“请愿”,要求班上的一名7岁女孩妞妞转学;

而理由仅仅是该学生的家长拒绝随大流“鸡”娃......

这叫什么朋友们?《金枝欲孽》、《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加起来都没一个家长群的戏好看。

(来源:红星新闻)

03

可以说,家长群演变至今,早就变味儿了。

原本是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平台,现在却变成了家长们明争暗斗的竞技场。

但尽管如此,就连杨颖、黄晓明、张杰等顶流明星,也没有拒绝进群、退出群聊的底气。

毕竟对于家长来说,自己刺头不要紧,但顶撞了校方、家委会,遭罪的可是自己的孩子,事关孩子的教育和未来,兹事体大。

比起那位网友“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的霸气外露,更多的家长则是“受够了,但我不敢退群”的敢怒不敢言。

(“两眼一睁,开始竞争”的中国宝宝)

而只要我们不惮于直面事实,就会发现,真正的负担和压力,难道是来自于一个“小小的”家长群么?

说到底,家长群,只是一个工具、一面镜子,将原本隐藏的冲突矛盾具象集中地呈现了出来。

其背后,还是内卷和教育焦虑。

处处内卷的世界,让生活中再佛系的人,成为家长后,也佛不起来。

没人会甘心自己的孩子被落下,所以家长不止鸡娃,也在努力自鸡。

如杨颖、黄晓明、张杰等明星,虽然看似也进家长群,但坐拥顶级资源的他们,无疑能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更轻松一些——

他们不用盯着娃上网课、辅导作业和学习、亲力亲为地照顾饮食起居,有保姆、高端私教、顶级国际学校老师外包代劳。

但落在一个个普通的你我TA身上,是没有这样辗转腾挪的余地的。

沦为批改作业的“工具人”、逼成文武双全十项全能的“打卡机器” 、被家长群的“宫斗”折磨到发疯,这才是人群中的绝大多数。

这背后的鸡娃升学焦虑、功利化的教育观念、教育资源的集中和不平等, 哪个都不是家长退出家长群、学校解散家长群就能解决的问题。

而多年来改变的,也不仅仅是一个家长群。


THE END
677
发表评论0
验证码
选择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公告

hello~欢迎访问一起追剧,本站全蓝光画质永久免费观看,如果资源无法播放请切换线路或等待管理修复,优先修复热播影视。

本站唯一指定网址:《heimaotv.vip》

视频 资讯明星
搜索历史
删除
暂无搜索记录
热门搜索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空列表暂无播放记录
清空记录
登录账号